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教理--二执

    依法执。”又《成唯识论·掌中枢要》:“有法不带人,人用必带体。人执定有法。”即法执迷于诸法的体,我执迷于诸法的用。  因为同一烦恼有我执和法执两个方面,所以分别立为烦恼和所知。即迷于诸法的体者谓所知,迷于诸法的用者谓烦恼。比如,有情皆为五蕴假合,如果对之而起贪爱,这就是对五蕴如幻虚假不能通达。由此不能通达便对五蕴假合的有情,和对起贪爱产生惑障,前者是迷于法体的法执,即所知,后者是迷于法的...

    姚长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1855586.html
  • 何为二执二执

    分别立为烦恼和所知。即迷于诸法的体者谓所知,迷于诸法的用者谓烦恼。比如,有情皆为五蕴假合,如果对之而起贪爱,这就是对五蕴如幻虚假不能通达。由此不能通达便对五蕴假合的有情,和对起贪爱产生惑障,前者是迷于法体的法执,即所知,后者是迷于法的用的我执,即烦恼。如果悟觉五蕴之体如幻虚假,那末对这假合的有情也就不会起贪爱了。因此说我执依法执而起,烦恼障依所知而起。 ...

    姚长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1380753.html
  • 声闻、辟支佛与佛有差别吗

    没有差别呢?   只有诸佛离三种障碍:烦恼、禅定、一切法障,名为无碍解脱。   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卷1,大正26,20b9-15云:   问曰:声闻、辟支佛、佛,俱到彼岸,于解脱中有差别不? 答曰:是事应当分别,于诸烦恼得解脱是中无差别。因是解脱入无余涅槃,是中亦无差别,无有相故。但诸佛甚深禅定解脱、一切法障解脱。于诸声闻、辟支佛,有差别非说所尽,亦不可以譬喻为比。   《十住毗婆沙论》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351779.html
  • 菩提心的三种功能

    菩提心摧毁,何况其余不定业。   烦恼、所知、业障中,菩提心所消除的是业障。因为菩提心是一种能成就最大福德之善法,一旦发起,相对的非福业就会逐渐减弱。   二、以菩提心能速疾积集资粮   又云...  一、以菩提心能速疾净治罪   《入行论》云:“大力极重恶,非大菩提心,余善何能映。”   《入行论》说:对于具有强大势力的极重恶业,除了圆满的菩提心,其余哪种善行能够胜伏呢?   又云: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09402520112.html
  • 正修慧时应具足六种殊胜和六波罗蜜多

    暂时和究竟的义利,而修习智慧。   四、善巧方便殊胜:以无分别智摄持,初学者以通达诸法无自性的智慧摄持。   五、回向殊胜:修慧善根悉皆回向无上菩提。   六、清净殊胜:灭除烦恼和所知。 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六度|闻思修|般若|波罗蜜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5254926382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什么是“三、三途、八难”?

    印光法师答:三障者,即烦恼,业障,报烦恼即无明,亦名为惑,即是于理不明,(即贪瞋痴也)妄起各种不顺理之心念。业,即由贪瞋痴烦恼之心所作之杀盗淫等之恶事,故名为业。其业已成,则将来必定要受各种苦报。三途,途即道也,路也,相通之义。由有杀盗淫之恶业,故当受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恶报也。八难有通有别。通则水旱疾疫等是。别则生在佛前佛后(一),无想天(二),北俱卢洲(三),世智辩聪(四),盲聋喑哑(五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修身|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9/20520429432.html
  • 火供归类简介、所需物品与涵义

      3. 芝麻: 除障碍与息灾。   4. 奶酪: 除疾病、消恶业。   5. 米 : 除病苦、消恶业。   6. 大麦: 除业障、聚财。   7. 青稞: 除、治病。   8. 豆子: 增加福报与地位。   9. 小麦: 除病。   10. 长寿草:增长福、禄、寿之故。   11. 吉祥草:增长福、禄、寿之故。   12. 白芥子:为十字花科植物,可入药,除二〈所知烦恼〉,习气消除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1849088.html
  • 正法时代的境界

    三障诸烦恼:   三就是业障、报烦恼。要彻底的把三障消了,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,要消!要消,其实不愿意消。总是护短,保护自己的缺点,而不愿光明磊落。结果业障一天比一天深,报一天比一天重,烦恼一天比一天多。   愿得智慧真明了:   三没有消尽,不会得到真正的智慧。如有真智慧,不会做颠倒的事。用智慧来处理,不用无明来处理,这才是真正的明白了解,一知半解那不算真明了。   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口业|诽谤|三宝|宣化上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923198864.html
  • 大小二乘间差别的要点

    的等起心是自己欲解脱轮回(的出离心)而大乘的等起心是为利一切有情而欲成佛(的菩提心)  13.有二种障:烦恼(障碍解脱轮回)与所知(障碍同时证得二谛:胜义谛与世俗谛,或云空性与空性所印的诸境)  14.烦恼是(1)执补特伽罗与其它法有自性的无明(2)此(无明)所引生的其它烦恼(3)他们的种子  15.所知是自性有之执着所安立的习气,而这就是有自性的错乱显现以及不能同时现证二谛。(吉弗里...

    李胜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42143.html
  • 唯识考试 研究生试题

    ____,是大乘初地﹑声闻第四果的境界,即已断烦恼,已了生死。  ⑴、世间极成真实 ⑵、道理极成真实 ⑶、烦恼障净智所成真实 ⑷、所知障净智所成真实  6、下列四种惑障,从最初发心至最后成佛,最先断的是____;最后断的是___。  ⑴、俱生烦恼 ⑵、俱生所知 ⑶、分别烦恼 ⑷、分别所知  7、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后,是捨名不捨体,在下列四位中的____,便能捨去其赖耶之名。  ⑴...

    释智德编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949043.html